仅点一碗13元的面条,却要求为随行的多名孩子多次“免费续面”,被商家拒绝后愤而刷差评,甚至闹到报警……8月13日,发生在河南郑州的这桩“面条风波”,将餐饮行业常见的“免费续面”服务推上了风口浪尖。这场看似简单的消费纠纷,撕开了“规则边界”、“儿童收费”、“薅羊毛”与“包容性”等一系列极具争议的痛点,引发全民大讨论:规则,究竟该不该为“情有可原”让路?
据多方核实,事件发生在8月13日晚,郑州一家经营三年的面馆。网传视频及商家(霍先生)描述还原了过程:三名成年女子带着四名儿童(共7人)进店消费。她们点了一碗13元的饸饹面、一份18元的涮毛肚、两个凉菜以及一份团购的羊肉串,总计消费70多元。在用餐过程中,大人利用店家的“免费续面”服务,为随行的孩子们续加了两次面条。
冲突的导火索在于商家明确设定的规则:“一人一碗面,免费续面管饱”。 店主霍先生强调,这项服务初衷是让单点一碗面的顾客能吃饱,针对的是个体消费行为。他无法接受“一碗面管一家人饱”的情况。当商家在第二次续面请求后提出拒绝,并建议“孩子多的话单独再买一碗面更合适”时,其中一位女顾客情绪激动,双方爆发了长达约6分钟的激烈争吵。更让商家难以接受的是,该顾客随后在平台上连续给出了两个差评。
展开剩余60%为了自证清白,霍先生选择公开店内监控视频。此举却引来顾客以“侵犯肖像权”为由要求下架视频并报警。
目前警方已介入,但双方未能和解。霍先生表示暂时删除了视频,计划打码后重新发布,并坚持若无法妥善解决,将诉诸法律。风波之下,商家无奈宣布调整规则:今后带孩子的顾客如需额外加面,必须单独付费购买。
表面是面条,实质是规则与情理的碰撞
这场“面条之争”,早已超越了13元面条的价值本身。它尖锐地触及了几个深层次的社会议题:
1.在餐饮服务中,尤其是在“按人头”享受续添类服务时,儿童是否应享有与成人不同的待遇?是统一标准更公平,还是区分对待更合理?成本如何核算?
2.利用规则漏洞追求利益最大化(如“一碗面喂多人”),在多大程度上是“精明消费”,在多大程度上是“过度索取”甚至“不道德”?消费者的行为边界在哪里?
3.商家提供的优惠服务(如免费续面)本是吸引顾客的善意之举。当这种善意被过度利用时,是否必然导致规则收紧甚至服务消失,最终损害所有消费者的利益?如何在善意与防钻空子之间取得平衡?
郑州面馆的这场风波,没有简单的对错答案。它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我们在消费社会中共同面临的规则困境。是严格遵守白纸黑字的契约精神?还是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展现更多的人情味?面对利用规则漏洞的行为,是零容忍还是适度包容?
您认为:
商家严格执行“一人一碗续面”规则,拒绝为多人共享一碗面免费续加,是否合理且必要?
带多名儿童的顾客,要求为一碗面多次免费续面给孩子吃,这种行为是“情有可原”还是“过度索取”?
餐饮商家未来应如何制定更清晰、更少争议的“免费续面”规则?儿童是否应区别对待?
规则与情理的天平如何倾斜?期待您在评论区留下真知灼见!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